《易经》的语言形式与著作年代--兼论西周礼乐文化对中国韵文艺术发展的影响
周初有古本<周易>,乃参照商之<归藏>编纂而成,到西周末,因变得艰涩难读,不便实占的应用,遂由史巫以新兴之韵文形式增损改写,而成为今传本<易经>.中国的韵文艺术自西周中后期起,能获得迅速的流行、发展,很大程度上乃拜礼乐文化彬彬大盛所赐;四言体诗歌之成熟是一例,今传本<易经>之撰作也是一例.
<易经>、二重证据法、礼乐文化、韵文艺术
B2(中国哲学)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6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