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329X.2015.08.021

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疑难问题研究

引用
不同于其他国家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设置,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在我国建立了侦查、起诉和审判分阶段、递进式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其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在中国不仅处于审判阶段的法官负有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作为审前程序的公安等侦查机关以及负责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也负有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基于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侦查阶段的不端行为以及非法取证活动都应当监督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使检察机关更好地“以证据排除规则规范侦查”,震慑违法取证,履行侦查监督职责。同时,检察机关通过证据排除还能够在审前就对不法证据提前过滤,在保证证据和案件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防止非法证据对法官裁判产生不当的心证影响。概言之,在我国检察机关作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具有现实合理性,应当积极落实新刑诉法的规定。在新刑诉法实施两年后,中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的运作如何?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实践样态又是怎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该制度运作中所暴露出的疑难问题的破解思路应当如何筹划?本文即从这一思路出发,以田野调查、调研访谈为研究方法,着重就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相关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检察机关、非法证据、证据排除规则、侦查阶段、刑诉法、中国特色、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现实合理性、人民共和国、制度运作、职责、侦查机关、违法取证、田野调查、提起公诉、思路、司法制度、实践样态、审前程序

D92;D91

国家检察官学院2015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般课题《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疑难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2015-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0-8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司法

1009-329X

11-4102/D

2015,(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