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187.2021.03.001
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与贫困家庭生活方式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以相对贫困为主要表现的"后小康时代".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基于绝对贫困理论的社会救助制度强制性地规定了贫困家庭生活方式,而相对贫困则解放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进步,贫困定义也必然从相对保守、狭隘和封闭的绝对主义走向相对开放、发散和包容的相对主义.当今世界,关于贫困的讨论再次升华,跃升为更加开放的多维贫困.虽然一直以来中国宣称的反贫困目标是"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但是从中国的实践看,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过程中已渗入相对主义的因素.从2007年就开始了对"支出型贫困"的研究,这应该被认为是根据相对主义的制度安排的中国式创意.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应该更加强调从相对的、多维的层面上,从生活方式和生活行动、生活机会的角度去理解贫困.只有这样,才会使中国的社会救助或社会保护能够适应变化中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生活方式、生活行动、生活机会、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多维贫困
D632.1(国家行政管理)
2021-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