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187.2017.06.016
"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变革指向
本文基于中心—边缘结构的视角探讨了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变革议题.工业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一个不平等的中心—边缘结构,要实现治理体系在后工业社会的结构性转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旧结构的突破,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明确提出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要求.在谋求这一变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重新关注和评估边缘的价值,以此来弥补边缘在工业社会被结构及其中心的长期压制,并为我们寻求变革之道提供新的思路.在概念上,"社会治理"应当重回"社会",即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一样都来源和服务于社会,应当融于社会之中,而非凌驾于社会之上或脱离于社会之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治理形态,20世纪后期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部分想象:在某时某地,也许仍然存在中心与边缘的划分,但就整个体系而言,中心与边缘都处在随时的流变之中,整个体系将呈现出一种"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情境.
中心—边缘结构、后工业社会、社会治理、治理变革
D63-3(国家行政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促进参与和公正分配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16AZD0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创新驱动与政府角色"16JJD63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发达一次发达'概念背后的西方话语权研究"2017M611763
2017-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