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187.2014.04.015
为“公共行政实践”正名:从 practice 走向 praxis
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所脱胎的时代特点使得公共行政在其产生之时就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即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与借用自然科学技术逻辑来解决人类问题的必然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就是公共行政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其带有严重的泛技术化实践(practice)色彩,并排斥了公共行政实践的道德性、阐释性与批判性力量,进而导致公共行政实践的碎片化境况,最终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后果。因此,基于公共行政实践的叙事考察,如何实现公共行政实践从碎片化走向总体性,为“公共行政实践”正名,已成为当前公共行政研究中一个迫切的重要议题,而以总体性为内核、带有浓重的古希腊观念的实践(praxis)则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公共行政实践、practice、泛技术化、碎片化、praxis、公共行政
D035-3(国家理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研究”11&ZD070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