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24/SP.J.1118.2016.15352

围填海对珠江口南沙湿地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影响

引用
利用1989、1994、2004和2014年陆地卫星遥感资料,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手段、GIS数字化和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珠江口南沙湿地围填海开发进程,并通过对2002—2003年和2013—2014年两个时期10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围填海对南沙周围水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时相南沙湿地海岸线长度分别为213.6 km、230.0 km、232.5 km和248.6 km。1989—1994年、1994—2004年和2004—2014年海岸线长度年增加幅度分别为3.28 km/a、0.25 km/a和1.61 km/a,海岸线向海推进最大距离分别为4900 m、1700 m和7700 m。(2)1989—2014年南沙湿地因围填海增加面积约46.3km2,增加幅度最大的阶段为1989—1994年,增加面积占总增加面积的40.60%;其次是2004—2014年,增加面积占总增加面积的34.99%;1994—2004年围填海占用的滩涂面积最小(24.41%),南沙万顷沙和龙穴岛的围填海活动最为剧烈。(3)近10年来,南沙湿地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鱼类和头足类等生物资源种类分别减少了60.34%、73.21%、26.67%、79.78%和50.00%,栖息密度分别减少58.49%、12.38%、79.96%、78.78%和66.79%,生物量分别减少了82.16%、73.23%、15.83%、70.49%和62.43%。甲壳类的种类数和栖息密度分别减少了13.33%和69.85%,但生物量增加了114.20%。(4)浮游动物多性性指数增加了10.24%,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多样性指数分别减少了71.10%、91.82%、18.18%、66.90%和73.68%,优势种更替显著。可见,南沙湿地围填海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类型和长度,占用了湿地资源,同时也对周边水域的海洋生物产生了不利影响。

珠江口、南沙湿地、围填海、生物资源、遥感

23

S931(水产资源)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珠江科技新星专项2014J2200020;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A030310221,2015A03031378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TS06;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SF2012-02

2016-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61-67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水产科学

1005-8737

11-3446/S

23

2016,23(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