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于东海陆架海域,而∧+值均高于东海陆架海域.在种和科的分类水平上,计算了南海珊瑚礁海域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和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西、中沙群岛与其他礁区海域鱼类在种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相差较大,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在科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较为接近;另外,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均高于其与陆架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对南海珊瑚礁、卡拉棉群岛和米尔恩湾等海域典型礁栖性鱼类的科的物种相对丰富度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南海珊瑚礁鱼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
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相似性
18
S931(水产资源)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2003DEA6N042;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09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1001005,2010B030800008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1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