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5-8737.2007.01.012
东海区沙海蜇的动态分布
根据2003~2005年6月和9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沙海蜇(Stomolophus meleagris)的监测结果,分析沙海蜇的生物量、分布、栖息环境及其与海水温度、盐度间的关系,调查范围为29°00'~34°00'N,127°00'E以西至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结果表明,2003年6月~2005年6月,沙海蜇出现样点内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555 kg/h、1 139 kg/h、839 kg/h.2003年9月~2005年9月沙海蜇出现样点内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144 kg/h、2292kg/h、608 kg/h.2003~2005年6月和9月,东海区沙海蜇均呈现生物量逐年降低、分布海域面积逐年减少、分布区逐年往北偏移的趋势.6月,东海区沙海蜇分布区内的表层温度为17~25 ℃,底层温度为10~19 ℃,表层盐度为23~33,底层盐度为31~34.5;6月最适生存的表层温度为17~21 ℃,底层温度为15~18 ℃,表层盐度为28~32,底层盐度31~32.5.沙海蜇为偏冷水性,高盐种类.在春、夏季黄海冷水团势力强的年份,沙海蜇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严重;而在春、夏季长江冲淡水势力强的年份,沙海蜇的发生较少,分布偏北.
沙海蜇、分布、温度、盐度、东海区
14
S931(水产资源)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
2007-03-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