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24.00.082
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研究
目的 了解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及粪便中旋毛虫幼虫的感染力.方法 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感染4 000条旋毛虫幼虫,于0、4、8、12、16、24和48 h收集3只大鼠(A组)粪便,分别分成4份于室温下保存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计数粪便中幼虫数量,将每份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粪便喂给5只昆明小鼠,42 d后处死小鼠,计数幼虫数并计算生殖力指数(RCI);另外3只大鼠(B组)在感染后1~23 d收集粪便,提取DNA,通过PCR扩增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果 A组大鼠感染旋毛虫幼虫后4~16 h排出幼虫,8 h排虫量达高峰,24 h及以后粪便中无旋毛虫幼虫.大鼠感染4、8、12、16 h后粪便中旋毛虫幼虫总数分别为350、400、145、40条.感染后4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24、48 h后RCI分别为112.5、20.5、2;8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24 h后RCI为66.7、9;12 h采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和24 h后RCI为13.3和5;16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后RCI为10.B组大鼠中2只连续18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1只连续20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论 一次性大量食入旋毛虫幼虫后,可排出具有感染力的旋毛虫幼虫,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PCR可以检测粪便中的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但不能确定旋毛虫是否具有感染力.
旋毛虫、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力、atp6
40
R383.1(医学寄生虫学)
2024-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44-54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