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22.00.016
福建省鼠感染钩端螺旋体调查和分离株基因种的鉴定
目的 了解福建省鼠感染钩端螺旋体(钩体)现状及分离株基因种的特征,为钩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根据疫情选取14个调查点,采用笼夜法捕鼠并采集心血或肾脏标本进行钩体培养,测定血清抗体;对鼠中分离保存的23株钩体菌株提取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PCR产物纯化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钩体17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基因种,并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福建省鼠种以黄毛鼠为主要优势鼠种,占40.87%(499/1 221)、其次依次是黄胸鼠 19.57%(239/1 221)、针毛鼠 16.79%(205/1 221)和褐家鼠8.85%(108/1 221),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9.32%(207/706),以黄毛鼠最高,为42.16%(121/287),不同地区鼠种构成及鼠钩体感染率不同.23株菌株均扩增出16S rRNA基因的目标条带1 484 bp,测序及序列分析属于致病性的基因种有13株,其中L.borgpetersenii(伯氏)占8株,L.interrogans(问号)占5株,属于非致病的基因种10株.钩体菌株分离自福建省的优势鼠种(黄毛鼠、黄胸鼠、针毛鼠)及不同地区(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结论 福建省鼠类感染钩体普遍,以致病性基因种(L.borgpetersenii和L.interrogans)为主,也携带非致病性基因种,需加强钩体病传染源啮齿动物的监测工作.
钩端螺旋体、鼠类、感染率、基因种
38
R377+.5(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2022-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