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21.00.124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 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 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 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 ∶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 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x2=38.85,P=0.00).结论 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著,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 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监测
37
R372(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高层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贵州省重要传染病实验诊断技术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资金项目
202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0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