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3.12.021
广西莱姆病的初步调查研究
莱姆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该病1975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地区而被命名为莱姆病.莱姆病的病原体已证实为伯氏疏螺旋体,其有多种动物宿主,主要通过硬蜱叮咬传播.莱姆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心脏、神经系统、关节等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可终身致残,甚至死亡[1].莱姆病的分布很广泛,除南北极以外,各大洲均有流行,并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我国于1986年由艾承绪等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发现莱姆病病例以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至少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群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并从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患者、蜱和鼠等的样本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2].
广西、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自治区、直辖市、血清流行病学、疏螺旋体感染、患者、人兽共患病、硬蜱叮咬、神经系统、及时治疗、黑龙江省、发病率、动物宿主、南北极、多系统、多器官、调查表、病原体
29
R377(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14-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2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