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3.02.014

微小巴贝虫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消长规律研究

引用
目的 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 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 mg地塞米松,连续5 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 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 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 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 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 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 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 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 d(72.45%)、第16d(67.4%)、第24 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 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 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 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微小巴贝虫、BALB/c小鼠、SCID小鼠、NOD-SCID小鼠

29

R382.2(医学寄生虫学)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201202019

2013-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0-17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002-2694

35-1284/R

29

2013,29(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