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09.03.015
旋毛虫幼虫在大鼠与小鼠肌肉分布及囊包内幼虫数量的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大鼠与小鼠后幼虫在肌肉内的分布及囊包内的幼虫数量.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和30只SD大鼠均随机分为轻、中、重度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g克体重1、5、20条肌幼虫经口感染.感染后42 d剖杀,取不同部位肌肉称重后压片镜检,观察不同部位每克肌肉虫荷(larvae per gram, lpg)及囊包内幼虫数量.结果 大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分别以膈肌和舌肌虫荷最高;小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均以膈肌虫荷最高.在大鼠肌肉8 028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91%、1.95%及0.14%;在小鼠肌肉7 559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33%、2.54%及0.13%.小鼠肌肉多幼虫(2~3条)囊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大鼠(χ2=5.644,P<0.05).多幼虫囊包的检出率在大鼠和小鼠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χ2大鼠=42.656,P<0.05;χ2小鼠=45.713,P<0.05);在含3条幼虫囊包的肌肉,重度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肌肉分别占81.82%(9/11)与100%(10/10).未发现含有4条及4条以上幼虫的囊包.结论 对鼠类旋毛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首选咬肌进行病原学检查,其次为膈肌或舌肌;进行肌肉活检或肉类检疫时发现含3条幼虫的囊包提示为重度感染.
旋毛虫、肌幼虫、分布、囊包、大鼠、小鼠
25
R383.15(医学寄生虫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834;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72102310014;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2008
2009-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