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07.02.025
广州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广州市褐云玛瑙螺(Achatinafulic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褐云玛瑙螺进行采样收集,消化法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过去及国内其它地区进行比较,用灌胃法构建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检测脑部和心肺晚期虫体.结果 广州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2000年为44.2%(57/129),感染度401条/螺,而2004年为27.3%(33/121),感染度为72条/螺,2次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P<0.01),各区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65.9%.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与其螺重呈正比.用分离的第Ⅲ期幼虫构建了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从脑部和心肺检出较晚期虫体.结论 广州市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2004年较2000年有明显下降,2004年感染率低于曾发生过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地区;小鼠适于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第Ⅳ、Ⅴ期模型,大鼠适于构建第Ⅴ期和成虫模型.
广州管圆线虫、褐云玛瑙螺、流行病学
23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3BA712A03-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U0632003;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2005Z3-C7561;2006Z3-C7191;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6003;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项目Y200532
2007-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