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06.10.025
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分析
@@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为陈心陶氏1933年在广州褐家鼠体内首次发现.首例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于1945年在台湾报告,随后太平洋岛屿相继发现了病例,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才认识到广州管圆线虫致病的重要性[1].其是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体[2].然而,中国大陆首例病原学确诊的病例为1984年,距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的时间已过50年.尽管此前有疑似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报道,但是,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报道的病例也只是"冰山一角".近些年来,病例报道急剧增加,很多地方开展了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对中国大陆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体的分布及其宿主的相关调查进行综述.
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病例报道、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相关调查、首例、人体、太平洋、褐家鼠、病原学、综述、文献、体内、台湾、宿主
22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3BA712A09-01
2006-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