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02.03.027
血吸虫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血吸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它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2亿多人口受到感染,6亿多人处在暴露于感染的潜在危险中[1].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在血吸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距离消灭血吸虫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所以,防治血吸虫病的任务仍然是十分必要而艰巨的.目前治疗血吸虫病人的主要措施是给予化学药物,吡喹酮以其有效、易服用、副作用少等优点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药物,它是大多数国家和国际上控制血吸虫病计划的主要工具.而近年来关于吡喹酮疗效降低的报道已引起了对流行区人群持续大量使用吡喹酮的选择压力下造成抗药虫株出现的可能性的关注[3].最近已从经有效剂量的吡喹酮治疗未愈的感染者中分离出6种抗性株,它们仍能使小鼠感染而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更加困难[4].可见,更深入地研究血吸虫的致病机制,寻找新的更有效的防治途径是十分迫切的.
血吸虫病、遗传、吡喹酮治疗、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防治途径、发展中国家、致病机制、有效剂量、化学药物、选择压力、卫生问题、潜在危险、抗药虫株、性疾病、新中国、流行区、副作用、对照组、小鼠
18
R382.2+4(医学寄生虫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9-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