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94.2000.06.032
炭疽的临床与治疗现状
@@ 炭疽原为羊牛马等草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人由于接触患畜或误食病畜肉类而感染。我国的工业型炭疽已较少见,农业型炭疽仍有地方性流行。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1998年报告发病14189例,西部10个监测省区的发病人数占全国发病总人数的90.65%,属高发地区。1989年昌都地区发生肠炭疽流行,发病607例,死亡162人,病死率高达31.9%,说明提高炭疽的治疗水平仍有现实意义。1 炭疽的临床1.1 临床表现由于感染途径不同,炭疽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体表感染,约占90%以上;经口感染和吸入性感染仅占5%~6%和2%~3%,炭疽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根据病原接解史和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分离到炭疽杆菌是诊断的主要依据。〔4,5,7,9,10〕。1.1.1 体表感染型主要经皮肤破伤感染,偶有被昆虫叮咬或经黏膜感染者。感染局部初发丘疹或小水泡,水泡破裂形成溃疡,有黏性渗出液但无化脓,坏死组织形成焦痂,周围组织水肿,有痒无痛,即典型的炭疽痈。常伴有局部淋巴腺炎,体温可升高,有不适、厌食、烦躁、一般尚可活动。及时治疗15~20天即可痊愈,严重者可迁延1月以上,少数发展为败血症,皮肤炭疽病死率不超过3%。1.1.2 经口感染型主要因摄入染菌食物而感染,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如吃羊肉水饺、吃生牛羊肉、嚼风干生肉等均有感染病例报道。肠炭疽早期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晚期可有血尿或便血。常有颌下淋巴肿大,亦可在空肠形成炭疽痛。全身反应明显,可有不适、烦躁、不安,体温多升高。治疗不及时常因败血症死亡。
炭疽杆菌、临床表现、体表感染、经口感染、发病、治疗水平、病死率、败血症、急性传染病、地方性流行、组织形成、组织水肿、诊断、饮食习惯、羊肉水饺、体温、死亡、水泡、食品加工、全身反应
16
R28;R19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