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经历对我国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影响——基于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模型
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的微观变量,公共安全感对于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其在个体遭受犯罪侵害后的波动情况值得被详尽揭示与深入探讨.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区数据,综合运用Spss、Mplus、Matlab分析工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Johnson-Neyman分析与多项式曲面拟合技术,验证被害经历与我国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关系,以及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直接被害经历会降低我国居民的公共安全感,间接被害经历对公共安全感无显著影响;道德感与家庭信任均会显著弱化直接被害对公共安全感的负向影响;在道德感与家庭信任的双重调节作用下,直接被害对公共安全感消极影响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旨在提出缓解因被害经历所致公共安全感降低的理论模型,以期提升我国居民应对犯罪侵害的能力,实现增进人民福祉与社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
被害经历、公共安全感、道德感、家庭信任、双重调节模型
38
D917.9(法学各部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费支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2022-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