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网络寻衅滋事罪"口袋效应"之实证分析

引用
在最高司法机关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为寻衅滋事罪适用于网络虚假信息确立了规范依据之后,"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成为寻衅滋事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另一样态.通过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可以窥探并反思寻衅滋事罪适用于网络虚假信息的"口袋效应".在实践适用中,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罪表现出"规制网络信息类型泛化""信息虚假性认定弱化""起哄闹事要件缺失"以及"网络公共秩序严重混乱难以证成"等问题,以上均是寻衅滋事罪"口袋效应"辐射网络空间的印证.应对上述"口袋效应",应当从逻辑上明确《刑法修正案(九) 》所增设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罪的否定效果; 同时,为了确保刑法在净化网络环境时的机能,该罪中"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信息的解释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寻衅滋事罪、网络虚假信息、口袋效应、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34

D924.304(中国法律)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项目编号 201706060021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编号 L15CFX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 DUT17RC 4 44 阶段性成果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6-1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2-2140

11-4976/C

34

2018,34(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