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中和:中国减煤路径的模拟与评估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中国的主要碳排放源自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仍以煤炭消费为主.因此,减少煤炭消费成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第一步.该研究通过构建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深入探讨了多种减煤路径,包括煤炭去产能、碳税、碳交易和煤炭资源税等.通过情景模拟,评估了这些途径在达成相同减煤效果时,对宏观经济、碳排放、产业及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有的能源体系中,实施减煤路径必将带来碳排放的降低,但不同路径对GDP、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影响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煤炭去产能和煤炭资源税对GDP的负面影响最轻,但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清洁转型没有显著效果,主因是企业能够通过采购廉价能源来维持低成本,从而未根本改变能源成本,且大幅度提升了对外能源依赖度;碳税、碳交易及其混合机制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虽然减排效果更佳,却对经济总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该类路径考虑了所有能源品种的碳排放成本.建议:一是应注重需求侧减煤路径和碳减排政策的协同效应,完善碳交易机制,尽早将其他高耗能行业纳入碳交易体系,同时需要注意严格碳排放总量控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二是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碳-电"协同减排,将是未来20年减煤降碳的核心策略;三是借助电力市场化的红利,优化煤炭替代策略,如火电可逐步从基荷功能转变为调峰功能.
碳中和、减煤路径、煤炭消费、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34
F205;F407.21(国民经济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4-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