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差异及成因测度
科学评价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差异及成因是实现两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该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框架构建了由3大系统、9个支柱、28个独立指标组成的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赋权、TOPSIS模型对资源环境水平进行测度,并引入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QAP分析模型,从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细化分布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差异成因,从而进一步探究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水平差异.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异格局,状态系统是制约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发展的短板.②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总体差异较低,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最主要的来源.③状态系统差异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差异的主要成因,响应系统差异是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水平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成因,状态系统差异是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水平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成因.毫无疑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动态联动,引导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逐步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联防联控体系,形成资源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系统良性互动,是实现中国资源环境水平空间合理布局,提升资源环境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依托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重大战略布局,充分释放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沿线城市群规划的国家政策红利,利用流域的区位和要素优势,加强流域内、流域间的交流学习,形成中国南北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实现资源环境水平整体提升,缩小南北差异的重要抓手.
资源环境水平、"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框架、基尼系数、QAP回归分析
33
F062(经济学分支科学)
202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