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2062/cpre.20210410

川渝两地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结构分析

引用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在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发展是落实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县域创新能力是西部创新发展的基本支撑.提高西部县域创新发展能力需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抓手,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动能与模式转换,推动形成地区创新能力.该研究以川渝地区143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1999—2018年面板数据,使用MIMIC模型测度县域创新发展成效,并研究其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关联性.分析表明,川渝地区县域创新发展水平同经济结构存在显著联系:产业结构升级、民营经济占比与移动通信终端结构占比等增加有助于提高地区创新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在充分控制重要的结构化因素后发现,企业结构对地区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其单位变化会导致县域创新发展增加0.114个标准单位.其他结构化因素也显著影响着县域创新发展,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导致县域创新发展增加的标准单位为:产业结构(0.099个标准单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0.209个标准单位)、通信终端结构(0.070个标准单位)、金融机构存贷比(0.045个标准单位)、非农就业人口比(0.240个标准单位)、房地产投资占比(0.027个标准单位).政策含义在于增进县域创新发展,要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乡收入结构的协调、企业结构的合理并存、推进县域电信基建等四个方面.具体来看,要把城乡发展结构协调放在优先位置,抓好产业结构升级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县域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县域创新发展的作用.

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

31

F061.5(经济学分支科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效能提升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项目"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城乡民生改善的目标、重点与路径优化研究";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重点项目"四川县域民生帮扶体系建设研究"

2021-1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34-14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002-2104

37-1196/N

31

2021,31(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