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文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演变
构建反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发展内涵的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借助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分析京津冀13市2007-2016年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从2007年13市均处于拮抗发展阶段,到2016年实现较低水平协调,多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②生态文明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全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处于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的城市最多,北京、廊坊和保定三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最为显著,此三地对周围临近城市的辐射能力更强.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实现京津冀13市生态文明与城市化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策略:①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京津冀“弱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同频共振”,推动京津两地优势资源向河北溢出和辐射.②强化三地的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利用高水平集聚区的示范效应,带动和提升低水平集聚区协调发展,加强三地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构建共建共治发展平台.③根据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差异,三地政府还需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研判和明确发展策略.
生态文明、城市化、协调发展、京津冀
30
F299.27;X321(城市与市政经济)
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重点项目“京津冀生态文明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研究”批准号:TJYY19XSX-018
2020-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3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