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104.2016.08.008
基于Sen可行能力理论测度中国社会福利指数
本研究基于阿玛蒂亚·森(Sen)可行能力理论,运用2008-2013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取模糊数学理论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测度中国社会福利指数.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指数差异性较大,其波动呈不规则趋势,且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呈脱钩状况.第二,计算MI与GC指数发现,各地区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指数存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现象.第三,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发现,社会福利指数存在时滞性,且城镇化率与外贸出口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对社会福利影响力相对较低.鉴于此,为有效提高中国社会福利,使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二者相匹配,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学术界应改变传统的福利经济学思维体系,将更多的研究重点放在功能自由与能力自由两方面.其次,各地区应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减少“以邻为壑”现象,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最后,中央与地方政府应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与理念,加大民生与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进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可行能力、福利指数、功能自由、能力自由、空间经济学
26
F126(中国经济)
2016-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