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104.2016.03.016
“土地城市化”向“人口城市化”转变——一个分析框架及其政策含义
本文将人口变量引入城市用地扩张的理论模型中,以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为核心,剖析了人口增长与用地扩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发展中,受发展竞争驱动,地方政府将城市中决定用地规模的经济活动人口和享有公共物品的户籍人口割裂开来: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扩张城市用地面积以容纳更多的经济活动人口、攫取地租收益;另一方面,在级差地租分配中,拒绝让非户籍移民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分享城市增长中的级差地租收益,从而降低城市化发展的成本.地方政府在享有外来人口集聚带来的级差地租收益的同时却不必承担相应的公共物品成本,这种成本收益计算中的扭曲进而导致了城市增长中的用地过度扩张、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问题.有鉴于此,在城市化相关改革政策中,应当引入人地统筹的调控思路,将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与人口市民化问题相挂钩,有助于实现城市增长中的人地关系协调,抑制过度“土地城市化”并合理推进“人口城市化”.
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级差地租
26
F301(农业经济理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6-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