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104.2014.11.001
中国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研究
与基于总量或人均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比,以播种面积作为测算指标揭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既便于年度间纵向对比,又消除了复种指数影响,使得研究更具操作性和公平性.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以农业经济强度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EKC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EKC关系且存在双拐点,其临界值分别为15 167元/hm2和27 647元/hm2.2012年,我国农业经济强度为28 725元/hm2,已超出高拐点临界值(27 647元/hm2),这意味着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现下降趋势.②从空间分布来看,有18个省(区、市)农业经济强度超过高拐点值,包括北京、福建、海南、浙江、广东、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山东、陕西、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河南等,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以及中西部部分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这18个省(区、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其余13个省(区、市)则低于拐点值,均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③从时间路径来看,对于未抵达拐点的13个省(区、市)而言,各自农业碳排放EKC拐点存在明显差异,甘肃、重庆、吉林、青海在未来5年内可达到EKC拐点;宁夏、安徽、黑龙江、陕西在未来6-10年内可达到EKC拐点;西藏、内蒙古、江西、云南、贵州则分别需要12年、14年、21年、23年、32年才有可能抵达EKC拐点.
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时空分异、EKC模型
24
F323.7(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减碳潜力与生态环境效应:以水稻为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