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9753.2014.10.003
“低电价陷阱”形成机理——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运用2000-201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低电价陷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有:(1)电价水平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不完全一致的区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却不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推动效应.(2)电价水平对单位GDP电耗的影响具有区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区的单位GDP电耗水平降低,但是西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并不会推动地区的单位GDP电耗水平降低.(3)低电价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了低廉的能源成本,容易诱导盲目投资和过度发展,造成地区产业结构的畸形化和重型化,在较长时期内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低电价陷阱”形成的深层次原因.(4)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建议中国的电价政策应该走出“低电价陷阱”,避免人为压低和限制电价水平,让电价反映真实的电力生产成本,充分发挥电价的资源配置职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电价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低电价陷阱
F407.61(工业经济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电价体系建设与电力发展战略转型研究”12&ZD051
2014-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