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安族的群体地位和个体流动
保安族1952年被国家识别为一个少数民族,1980年建立了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章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保安族的群体地位和个体流动状况,并分析了自治县建立后保安族群体地位、人口的教育结构和职业分布的变化趋势.从群体地位看,随着民族识别和民族政策的实施,保安族群体地位得以提高,但这种政策以具有级别差异的民族自治地方为依托,使保安群体地位被限定在特定范围内.从个体的社会流动来看,强调民族群体整体地位的制度和政策导向,将群体中的精英导向特定的职业,如更看重进入政府系统当干部的机会而忽视进入其他产业和行业的社会发展机遇.这种倾向塑造了保安族对教育的态度、对职业的认知和预期.这些现象也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所具有的特色,并对这些群体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群体地位、个体流动、保安族
2014-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