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年婚配状况的特征及分析
婚姻本质上是男女双方的选择和匹配过程。文章基于北京市2004-2009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库,对夫妇双方在年龄、城乡户籍、地区户籍、学历、婚次、民族和职业等方面的匹配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印证了婚配过程中同类匹配和婚姻梯度的存在。从时序上看,夫妇双方的年龄日益趋近,人口流动也促进了跨地域通婚的增加,这些特征改变了传统的婚配走向,使婚配更具开放性;但夫妇学历的日趋“般配”和跨城乡通婚的减少,也显现出婚姻匹配走向封闭的特征。基于社会交换心理所形成的男女双方不同特征属性之间的优劣互补,使婚姻梯度所造成的夫妇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从而形成同类婚配、且丈夫的综合条件略高于妻子的总体婚配特征。在大城市中,受婚姻梯度的影响,往往是条件优秀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婚配压力。
婚配状况、同类匹配、婚姻梯度、社会交换、北京
C913.13(社会学)
北京市民政局计算机信息中心的数据支持,以及张伟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和指导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