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604/j.cnki.46-1064/r.2020.10.23
刚果(金)维和任务区52例隐翅虫皮炎的调查和临床治疗
目的 调查研究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隐翅虫皮炎患者的发病特点、行为因素及临床治疗情况,为科学防控隐翅虫皮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中国二级医院临床诊断的52例隐翅虫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行为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刚果(金)任务区的隐翅虫皮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自10月起发病数逐渐增多,次年1-3月为高峰期.患者驻地主要分布在郊区,有50例(96.15%),多见于户外工作者,为48例(92.3%),其中白天有明确隐翅虫接触史者21例(40.4%),夜间开窗就寝者20例(38.5%),夜间开荧光灯就寝者16例(30.8%),未使用纱窗者18例(34.6%),就寝时四肢裸露者15例(28.9%),所有患者未使用蚊帐、驱蚊剂及防护服.颈部、前臂为最容易发生的部位;皮损主要呈斑片状红斑分布(80.77%),并可见特征性条索状或“吻唇样”改变.患者自觉烧灼痛(88.46%),少数为瘙痒感(11.54%).常规予以5%碳酸氢钠溶液擦洗,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是有效治疗手段.对于眶周受累患者,口服强的松,用丁苯羟酸乳膏,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掌握隐翅虫皮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增强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对隐翅虫皮炎的认识水平,准确识别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隐翅虫皮炎、刚果(金)、二级医院、丁苯羟酸乳膏
20
R757.4(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2020-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