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727.2006.03.080
我国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治对策
@@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是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其中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引起的暴发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发生往往与学校不良的卫生设施和条件以及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是容易发生疫情的重要地方,具有社会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1],一是传染源可经学生、老师、物品(包括食品)以及从业人员等传人,二是由于易感人群密集、场所拥挤、卫生条件和设施不良等可造成病原的传播扩散,三是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身免疫功能低,较易感染和传播疾病,正是以上这些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该病的暴发疫情易于在学校发生和流行.为了解我国各地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趋势,为制订该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现就近年来我国各地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如下.
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防治对策研究、control measure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对策、流行病学特征、相对独立性、内因和外因、儿童青少年、疫情发生、易感人群、学生、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免疫功能、发育阶段
6
R512.6(传染病)
2006-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