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727.2001.01.020
疟疾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传染病.迄今为止,显微镜镜检(厚血膜,薄血膜)仍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显微镜镜检做为一种诊断方法又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疟原虫形体小,形态相似,难以染色和检出,要有经验的人员才能做到正确的诊断;同时,镜检费时费力,不适合大规模样品的检测[1].
七十年代初,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间接荧光抗体[1,2]和ELISA[3]均很快在疟疾诊断中得到应用.然而,这些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难以区分是现在还是以前的疟疾感染;其次,疟疾流行区人群的循环抗体水平高,用血清学检测流行区个体的抗体指标意义不大.再有生产特异纯净的抗原成本较高,而且天然抗原的制备技术落后还会直接降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的提高,以分子(疟原虫结构成份及代谢产物)或DNA为基础的疟疾诊断方法不断涌现.现将疟疾诊断技术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疟疾诊断、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方法、生物化学技术、疟原虫、流行区、间接荧光抗体、血清学检测、制备技术、诊断技术、严重危害、血膜、人类健康、疟疾感染、抗原、抗体水平、代谢产物、特异性、敏感性
1
R531.3(寄生虫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