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97/j.issn.1671-2552.2022.11.014
辽宁白云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对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的指示
辽宁白云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是胶东-辽东-吉南成矿带内重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系统研究,探讨成矿流体的性质、演化及金的迁移沉淀机制.依据脉体间的穿插、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交代关系,将白云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主阶段)和石英-碳酸盐(晚阶段)3个阶段.岩相学观察显示,白云金矿主要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为H2O两相包裹体(W型)、CO2-H2O三相包裹体(C型)和纯CO2包裹体(PC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集中在240~280℃,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集中在6%~8%NaCl eq.,计算出相应的流体密度为0.74~0.91 g/cm3,具有中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成矿流体的特征.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逐渐有大气降水的混入.W型、C型和PC型包裹体存在同视域共存的现象,并且这些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而均一方式不同,表明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白云金矿围岩蚀变中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以及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的矿物组合特征,暗示水岩反应的发生.因此,流体不混溶和水岩反应是造成白云金矿床中金矿物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在此基础上,估算成矿压力为43.4~87.5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1.6~3.3 m,并结合前人对区域剥蚀深度的估算,推测白云金矿深部仍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沉淀机制、白云金矿、辽宁省、矿产勘查工程
41
P618.51(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拉拉铜矿田红泥坡铜矿成矿流体与成矿机制的精细解剖》;四川省政府性投资地质勘查项目
2022-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06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