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33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背景 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EGFR突变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以基因检测的方式动态监测NSCLC患者治疗进展及进展后的基因突变规律,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目的 比较NSCLC疾病进展前后的基因突变特征差异,分析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收集 2007-2021 年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及肺癌中心门诊或住院进行基因检测的NSCLC患者数据,建立肺癌基因检测数据库,记录患者进展前后基因检测的数目和结果.根据基因清除情况分为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生存情况.结果 筛选入组并成功随访至临床终点患者共217例.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总基因突变分布,野生型由70例(32.3%)变化为95例(43.8%),突变型由147例(67.7%)到 122 例(56.2%),19DEL突变由 64 例(29.5%)到 67 例(19.8%),21 L858R突变由 74 例(34.1%)到 64 例(24.0%),T790M突变由 2 例(0.9%)到 45 例(20.7%),TP53 等少见突变或合并少见突变由 20 例(9.2%)到 84例(38.7%).217 例NSCLC患者基因清除型 67 例,非基因清除型 150 例.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患者除肺病史(P=0.032)及靶向治疗史(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 9.8 个月和 11.8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6,1.20),P=0.310〕.134 例晚期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PFS分别为8.1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3,95%CI(0.58,1.19),P=0.359〕.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 50.5 个月和 28.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41,0.78),P<0.000 1〕.134 例晚期NSCLC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OS分别为 45.5 个月和 24.9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5,95%CI(0.37,0.81),P=0.000 2〕.结论 NSCLC患者疾病进展前后基因突变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肺癌进展后患者野生型较突变型显著上升,且经典突变比例下降;伴随突变比例上升.19DEL突变患者进展后出现T790M比例更高.监测基因清除对PFS的预测能力不足,但基因清除型可能预示更长的OS获益.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以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基因检测、肿瘤进展、突变规律、生存获益、预后
26
R734.2(肿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日友好医院课题项目
2023-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527-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