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46
动态MRI评价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肛提肌改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背景 已有报道显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底支持结构改变与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就术后盆底支持主要结构——肛提肌发生了何种改变尚无报道.目的 采用动态MRI及三维重建的方法 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的形态变化特点,为临床了解术后盆底障碍性疾病(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研究标准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并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3例,收集并对比其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静态和最大屏气用力状态下MRI数据,三维重建出骨盆及肛提肌,利用二维MRI图像观察髂尾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耻骨联合附着处形态的变化,利用三维模型检测肛提肌体积、肛提肌板角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和前后径、耻骨肌耻骨附着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结果 术后11例(33.3%)髂尾肌发生"漏斗状"改变,10例(30.3%)耻骨直肠肌形态发生"U型""O型""不规则型"改变,19例(57.6%)肛提肌耻骨附着处发生"波浪形"和"缺损"改变.三维模型显示,术后肛提肌体积缩小了3.81 cm2,肛提肌板角度增大了4.13°,耻骨肌耻骨附着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增大0.94 mm,肛提肌裂孔横径、前后径无明显变化.结论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部分与肛提肌支持力密切相关的形态和参数发生改变,术后肛提肌发生了趋向于盆底松弛改变的形态变化,可为临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肛提肌、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
22
R816.91;R711.2(放射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142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重点项目LC2016ZD019
2019-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