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9572.2014.26.009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

引用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 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 AUC组)和RUC患者71例( RUC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其新鲜粪便,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肠道菌群16SrDNA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UC组患者分为AUC1组32例和AUC2组32例,RUC组分为RUC1组36例和RUC2组35例;AUC1组和RUC1组患者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胶囊),3粒/次,2次/d;AUC2组和RUC2组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胶囊),2粒/次,3次/d。4个亚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同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0 g/次,4次/d。检测各组受试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 sIgA )含量和线粒体膜蛋白(Aoo-2.7)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UC组和R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球形梭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及总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增加(P<0.05);与RUC组相比,A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增加(P<0.05)。4个亚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UC2组、RUC2组临床疗效和组织学疗效分别优于AUC1组、RUC1组(P<0.05);且治疗后AUC2组、RUC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增加,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减少(P<0.05)。对照组与AUC1组、RUC1组sIgA、Aoo-2.7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2组sIgA含量高于AUC1组,Aoo-2.7含量低于AUC1组(P<0.05);RUC2组sIgA含量高于RUC1组,Aoo-2.7含量低于RUC1组(P<0.05)。结论 UC患者肠道共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UC疗效显著,UC发病可能与机体菌群失调、肠道免疫功能破坏及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结肠炎、溃疡性、双歧杆菌、免疫球蛋白A、分泌、线粒体膜转运蛋白类、微生态学

R37;R574.621(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14-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077-308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全科医学

1007-9572

13-1222/R

2014,(2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