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9572.2008.10.007
卡氏16种人格因素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的定量研究
目的 探讨卡氏16种人格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定量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36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我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进行测验,对16种人格因素及4种次元人格因素进行评分.采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对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的低分与高分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元人格因素中适应与焦虑、感情与机警的低分与高分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与焦虑、感情与机警的低分与高分者的QTd、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期前收缩发生数量(Y)与稳定性(C)、怀疑性(L)、忧虑性(O)和紧张性(Q4)4种人格因素间存在线性关系(P<0.01).结论 16PF不同人格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来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人格、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
11
R541.7(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全军"十一五"攻关课题06G104
2008-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4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