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35/j.cjdv.1001-7089.201703032
发疹性粟丘疹样汗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面颈部、躯干、上肢皮疹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近两三年皮疹逐渐增多至前额、眼睑、耳后、颈部、前胸、背部及腰部.夏季出汗多及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皮疹发红,伴有轻度刺痒感.曾口服中药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发疹前无外伤及水疱大疱性疾病.自诉其女儿颈部有类似皮疹.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前额、双侧眶周、耳后、颈部、前胸、上背部、腰部及双上肢曲侧可见密集分布的肤色至黄褐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大部分丘疹顶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坚实丘疹(图1~3).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增生,基底层色素增加,皮突下延呈抱球状,紧邻表皮见两个较大囊腔,囊腔由两层扁平细胞组成,无明显颗粒层,囊腔内较多板层状角质,其下纤维间质间见较多嗜碱性上皮细胞条索和导管结构,管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管腔内见嗜酸性无定形物质(图4).免疫组织化学:角囊肿及其内容物与汗腺上皮细胞条索和导管结构CEA(癌胚抗原)均阳性(图5).诊断:发疹性粟丘疹样汗管瘤.
发疹性、粟丘疹、汗管瘤、皮疹、腺上皮细胞、颈部、导管结构、上肢、囊腔、免疫组织化学、患者、组织病理、自觉症状、中药治疗、细胞组成、细胞构成、水疱大疱、色素增加、临床资料、表皮
31
R739.5(肿瘤学)
2017-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7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