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82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研究
[目的]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建立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演变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分别从不同功能区和各区层面,对其人居环境空间格局进行评价,探析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三生"空间系统与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关联性,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各区为研究单元,并基于GIS10.2平台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1)各区域三生空间变化趋势: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等城市功能区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快速下降趋势,生产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房山区等城市拓展区的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大兴区和顺义区耕地面积有所增加.(2)北京市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城市功能区>生态涵养区>功能拓展区.其中生产发展空间的高值区集中在生态涵养区;社会保障空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城市功能区对其具有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生态环境空间的高值区则集中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涵养区.[结论]2011—2021年北京乡村人居环境容量先表现为逐步变大的趋势,后表现为乡村人居环境容量下降趋势.生产和生态空间以生态涵养区为主,生活空间中距离城市功能区较近的区域,依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使得其社会保障空间明显高于远离功能区的区域.
人居环境、"三生"空间、演变、空间格局、北京市
43
F323(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8327
2022-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2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