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201105
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目的]为研究不同模式下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蟹种养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辽粳401为试验材料,利用稻蟹种养传统模式(M1)、稻蟹种养优化模式(M2)2种模式及行株距为30cm×16cm(S1)、30cm×18cm(S2)、30cm×20cm(S3)3种移栽密度,分析不同处理下的水稻产量、河蟹产量、河蟹规格及稻田效益.[结果]传统模式在30cm×18cm移栽密度下2年的水稻产量分别为最高的1.07569万kg/hm2、1.05336万kg/hm2;优化模式下,大于100g的雄蟹、雌蟹的数量及规格均高于传统模式,其中在30cm×18cm(S2)、30cm×20cm(S3)数量、规格较高;优化模式下18cm株距密度综合效益分别为2017年最高的5.39854万元/hm2、2018年次高的5.19586万元/hm2,这来源于相对较高的稻谷产量和河蟹收益,而河蟹收益主要由雄蟹大于100g收益和雌蟹小于100g收益两部分组成.[结论]稻蟹种养优化模式采用30cm×18cm移栽密度,可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河蟹的规格和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稻田生态种养效益.
水稻、稻蟹种养优化模式、稻田养蟹、产量、密度、效益
41
S511;S966.9(禾谷类作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示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
2021-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