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191010
村庄农户—土地—产业转型耦合协调性评价 ——以陕西蓝田县王嘴头村为例
[目的]探究农户、 土地、 产业转型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及规律,对促进村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村庄系统的理论分析,构建转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并分析不同时期农户、 土地及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1)农户和产业总体表现出良性转型,且两者转型速度快于土地转型.(2)"农户—产业"、"产业—土地"的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户—土地"在2010年后出现不协调趋势.(3)综合耦合度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值均在0.8以上,三者联动作用较强;1980—2010年综合协调度快速提升,2010后出现下降势头.(4)农户、 土地和产业间的转型耦合协调水平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2010年以来,土地转型的滞后阻碍了村庄协调转型.[结论]村庄系统协调性的下降是农户、 土地和产业三者共同作用与反馈的结果,三者的综合耦合度及协调度的变化反映了系统自调节自组织的过程,符合"农户—土地—产业"开放系统由耗散到协调有序演进的规律.最后,文章总结了促进村庄协调转型的启示.
系统论、村庄、转型、耦合协调性、评价
40
F301;F320.3(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产业延伸升级类美丽乡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5BAL01B04
2019-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