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180630
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多功能、评价、熵权法
39
D422.6(农民运动与组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11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ED-2018-06 2017年广东省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粤农计2017-27号
2018-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