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180617
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目的]通过查找城镇化率数据及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力.[方法]基于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化率,利用变异系数法监测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耦合回归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力,以获取淮海经济区近10年来城镇化发展健康情况.[结果]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型增长,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不同,2005年,主要驱动力为人均GDP、人口密度、距中心城市距离;2010年,人均GDP被非农人口比重代替;2015年,主要驱动力变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有所不同,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分布已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条带状分布,发展形势良好.[结论] 2005 ~ 2015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通过提高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等方式提高淮海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变异系数法、Logistic、回归分析、驱动力、淮海经济区
39
F207;F224(国民经济管理)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SK2017A0357;淮北师范大学共青团创新项目“差异化战略视野下师范类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研究”gqt201709
2018-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