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7621/cjarrp.1005-9121.20180327

现代化农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研究

引用
[目的] 耕地利用转型是农业发展转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现代化农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的一般特征,可以为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IS平台,结合耕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差异指数、耕地景观格局变化表征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垦区建三江管理局1976~2014年耕地利用形态变化规律.[结果] (1) 建三江垦区耕地利用可以划分为4种典型形态:耕地散布态、耕地密布态、耕地连布态和耕地满布态,耕地形态转型经历了旱地拓张期 (1976 ~1986年)、水田萌发期(1986~1996年)、水田拓张期 (1996~2006年) 和旱—水转换期 (2006~2014年);(2) 旱地拓张期,垦殖率由18.55%猛增至45.96%,旱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18.55%升至44.34%,旱地景观格局集聚度不断提升,水田"零星"镶嵌于研究区内;(3) 水田萌发期耕地总量稳中有升,水田面积小幅增加,占耕地面积比重由3.53%提升至6.63%,水田景观破碎度较高;(4) 水田拓张期垦殖率基本稳定,新增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 (沼泽地)、草地、林地的垦殖以及旱地转化,水田种植优势明显增强,景观集聚度升高;(5) 旱—水转换期,水田比重由29.48%上升至80.90%,主要表现为耕地内部旱地—水田的转变.水田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骤然上升,水田逐渐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逐渐由"破碎化"转向"聚集化".(6) 气候变暖、地貌适宜、经济效益是该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重要原因,但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耕地利用转型具有区域差异性.[结论]黑龙江省垦区建三江分局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其耕地利用经历了面积逐渐扩展、结构不断调整的形态转型,其本质是农业生产投入规模和强度的提升.耕地利用形态转型规律可以为区域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

耕地利用、GIS、转型、建三江、现代化农区

39

F321.1(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三江平原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41571167;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S的三江平原北部粮食增产因素定量评价研究"D201401

2018-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5-19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005-9121

11-3513/S

39

2018,39(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