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516
粮食生产、生态保护与宏观调控政策
[目的]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一直是一对矛盾综合体,为了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人们往往忽略对于生态的保护,通过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的分析,提出更好的宏观调控政策.[方法]采用因果分析法对粮食安全框架下的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的演进关系、影响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最终给出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设计对策.[结果]首先,不合理粮食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化学物质的残留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了威胁.[结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目标,长期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仅仅表现为当前的生态失衡,更严重威胁了未来的粮食安全.因此,要充分发挥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加强生态功能设计,具体可从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制度机制、加强政府生态农业的主导型地位及投入水平、以技术进步支撑保护农业生态和粮食安全和以法律手段规范保证相应措施的顺利实施4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
粮食生产、生态保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宏观调控
38
F326.11;F323.22(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中的主产区政府利益与行为研究"7130304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计量分析与政策选择"12YJC790244;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产粮大县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政策设计"UNPYSCT-2016015;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项目"粮食主产区的补偿与发展问题研究"14QC54
2017-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8-1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