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864/j.issn.0578-1752.2023.17.006

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安全齐穗下限温度及湖北双季稻区晚稻安全齐穗期研究

引用
[目的]确定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安全齐穗下限温度和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二季晚稻安全齐穗期,为各地合理布局和科学安排双季稻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适宜湖北省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粳型、籼型和籼粳杂交型二季晚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在湖北省咸宁赤壁市、荆州公安县、武汉洪山区、黄冈团风县、孝感孝昌县5地进行分期播种大田试验,并结合对孕穗抽穗期盆栽试验材料进行模拟低温处理,通过调查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分析齐穗前气温与结实率的关系,以结实率降低到最适温度下结实率的 82%时的温度为安全齐穗下限温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近 30 年气象资料绘制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在9月份逐日齐穗风险图,并以齐穗日在80%以上的年份可以避开低温的影响作为各地的安全齐穗期.[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类品种抽穗期延迟.在迟播条件下单株(穴)产量显著降低.结实率是影响各类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并与齐穗前4 d平均气温呈二次曲线关系.齐穗前4 d安全齐穗下限温度,粳稻品种为19.6℃,较传统标准低0.4℃;籼稻品种为22.4℃,较传统标准高0.4℃;籼粳交品种为22.2℃,与籼稻品种接近.湖北省双季稻区粳稻、籼稻和籼粳交品种的最迟安全齐穗期,在湖北东南地区分别为 9 月 25-28 日、9 月 16-19 日和 9 月 17-20 日;在东部地区分别为 9 月 23-27 日、9 月 13-19 日和 9 月 14-20 日;在江汉平原分别为 9 月 25-27 日、9 月 10-17 日和 9 月10-18日;在北部地区分别为9月22-26 日、9月7-15 日和9月7-17日.[结论]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及其在湖北省不同地区的安全齐穗期存在较大差异,从南到北呈提早趋势,籼稻品种早于粳稻品种,籼粳交品种与籼稻品种接近.为保证二季晚稻安全生产,各地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品种并安排合理的播期;种植粳稻品种有利于抵御抽穗扬花期低温的危害.

二季晚稻、安全齐穗、低温、结实率、产量

56

S511;S603.6;Q949.9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402

202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3302-331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56

2023,56(17)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