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22.16.005
行距和密度对籽粒饲用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阐明不同行距和密度对籽粒饲用高粱生长、产量形成、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明确山西农牧交错带饲用高粱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籽粒饲用高粱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饲用高粱新品种辽夏梁1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3个行距,分别为30、50和60 cm,每个行距设4个密度,分别为13.5×104、16.5×104、19.5×104和22.5×104株/hm2,分析不同行距和密度及其交互对抽穗期株高、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收获期产量、养分累积量和品质等影响.[结果]行距和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饲用高粱的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增加种植密度,抽穗期株高、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增加,但抽穗后生物量、收获期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以及产量在50和60 cm行距下,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量与收获期生物量、氮积累量及抽穗后生物量显著正相关.50 cm行距下的平均产量、抽穗后生物量、收获期氮磷积累大于60和30 cm行距;行距50 cm、密度16.5×104株/hm2的组合收获期生物量和氮积累量均较高,分别比各处理平均生物量和氮积累量提高3.6%-12.8%和3.6%-18.6%,同时产量也最高,两年分别可达10 814和12 434 kg·hm-2.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随密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但行距对其影响较小;单宁含量随密度增加显著增加,随行距增加也逐渐增加,行距和密度对饲用高粱籽粒单宁含量的影响大于淀粉和蛋白质.行距为50 cm、密度为16.5×104株/hm2处理的单宁含量与平均含量相当.[结论]增加生育期内氮素吸收,提高抽穗后生物量、保障收获期生物量是提高产量的关键.饲用高粱在不同行距下合理调整株距可以提高产量,但影响籽粒品质,尤其是单宁含量,综合饲用高粱产量和品质,行距50 cm、密度16.5×104株/hm2的组合可作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辽夏梁1号)的推荐种植方式.
饲用高粱、行距、密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
55
S540.1;S152.9;S718.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课题
2022-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12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