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8.07.006
水氮互作对冬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目的]针对西北地区冬油菜蕾薹期干旱频发,农民大量灌溉和施氮导致的环境问题,探究西北地区冬油菜蕾薹期适宜的灌溉量和施氮量.[方法]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分析蕾薹期不同灌溉量(不灌溉(I0)、灌60 mm(I1)和灌120 mm(I2))和施氮量(不施氮(N0)、施氮80 kg·hm-2(N1)和施氮160 kg·hm-2(N2))下,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分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其中全生育期不施氮(不基施、不追施)和不灌溉为对照处理(CK).[结果]蕾薹期灌溉或施氮能显著提高冬油菜的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油量和氮素吸收量.土壤硝态氮峰值所在的土层深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下移,且峰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淋洗趋势.I1N1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I0N0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I2N2相比,却显著降低41.9 kg·hm-2.I0、I1和I2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40—80和80—160 cm.2个冬油菜生长季,I2N1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最大,平均为3385和1429 kg·hm-2;CK最小,平均为1391和585 kg·hm-2.与I2N1相比,2012—2013年(干旱年)I1N1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但产油量无显著差异;2013—2014年(平水年)二者的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年I1N1处理平均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3264和1358 kg·hm-2,仅比I2N1降低3.6%和4.7%.I1N1处理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比I2N1降低7.2%.[结论]为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轻土壤硝态氮的下移趋势和下移量,I1N1处理(灌溉60 mm,施氮80 kg·hm-2)为较优的灌溉施氮策略.
灌溉、施氮、蕾薹期、产油量、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
5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5,20150310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2011AA100504
2018-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283-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