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8.06.013
2000-2010年非洲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目的]科学探明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耕地资源禀赋、准确揭示2000-2010年耕地动态变化规律和过程,服务全球粮食安全.[方法]采用全球首套30m空间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的2000年和2010年耕地数据产品,在不同分析指标和空间尺度上分析1 0年间非洲耕地利用格局的总体变化、地理差异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背景.[结果]2000-2010年,非洲耕地总面积增加了1 540.63×104hm2,变化率为7.42%;5个区域1 0年间耕地面积变化率从大到小依次是:中非(10.42%)、东非(9.49%)、西非(7.55%)、北非(6.74%)和南部非洲(4.86%);耕地面积数量增加排在前10位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苏丹、肯尼亚、莫桑比克、乍得、阿尔及利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布基纳法索;耕地面积数量减少排在前10位的国家是科特迪瓦、马里、安哥拉、加纳、马拉维、突尼斯、布隆迪、卢旺达、刚果(金)和南非.2010年,非洲耕地复种指数为98.11%,10年间变化率为13.54%;2010年,5个区域的复种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西非(163.75%)、中非(148.01%)、东非(76.64%)、北非(75.20%)和南部非洲(57.56%).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在各经纬度带上以增加为主,以东半球和北半球面积增加较多;新增耕地主要由林地、草地和灌木地等植被类型开发利用转入,分别占转出总量的15.19%、66.37%和11.20%,减少耕地主要转成为林地、草地和灌木地,转出面积分别占转出总量的21.15%、61.19%和11.78%,新增的耕地面积远大于减少的面积.从耕地变化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来看,耕地增减变化主要发生在年均温度为20-30℃区域和年均降水为600-1 200mm的区域,以及500-1 000 m高原区间和坡度小于2°的平缓地带.[结论]2000-2010年,非洲耕地面积数量和空间变化剧烈,不同区域和国家的耕地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非洲耕地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不仅可为分析全球耕地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地域差异和时空波动规律提供重要基础参考,也可为耕地增减变化比较集中的区域的政策导向、土地产权制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解决.
非洲、耕地、空间格局、变化、GlobeLand30
51
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201512028
2018-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44-1155